知名风湿病专科医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患者心声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专家团队 | 特色疗法 | 典型病例 | 治疗对照 | 克痹康 | 科研报告 | 有问必答 | 养生与保健 | 就医指南 | 张克洲园地
快速导航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 | 骨关节炎 | 风湿寒性关节痛 | 幼年类风湿 | 痛风性关节炎 | 肌炎皮肌炎 | 硬皮病 | 纤维肌痛综合症 | 骨质疏松症 | 产后风湿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银屑病性关节炎 | 反应性关节炎 | 白塞氏病 | 无菌性骨坏死 | 系统性红斑狼疮 更多...
 
 热门搜索:克痹康 风寒宁 效果 对照 特色治疗
风湿病诊疗中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炎
     风湿寒性关节痛
     幼年类风湿
     痛风性关节炎
     肌炎皮肌炎
     硬皮病
     纤维肌痛综合症
     骨质疏松症
     产后风湿
     混合结缔组织病
     银屑病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白塞氏病
     无菌性骨坏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肌炎皮肌炎 - 概念
概念 | 症状 | 诊断 | 治疗 | 相关知识 | 典型病例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概述】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骨骼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PM指无皮肤损害,伴皮疹的肌炎者称DM。PM临床特点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
      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已发现在肌细胞内有微小RNA病毒样结构,电子显微镜发现在其皮肤和肌肉血管壁与内皮细胞中,有类似副粘液病毒核壳体的管状包涵体。骨骼肌血管壁有IgM、IgG和C3的沉积,特别在儿童皮肌炎中阳性率更高,表明免疫异常。研究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肌肉起着重要作用。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相关现象提示肿瘤可引起肌炎,这可能是针对肌肉和肿瘤的共同抗原发生了免疫反应。
      我国PM/DM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不清楚。美国发病率为5/百万人,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双峰型,在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
      1975年Bohan和Peter将PM/DM分为五类:1、原发性多肌炎(PM);2、原发性皮肌炎(DM);3、PM/DM合并肿瘤;4、儿童PM或DM;5、PM或DM伴发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症)。1982年Witaker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了两类即包涵体肌炎和其它(结节性、局灶性及眶周性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增殖性肌炎)。
 
【临床表现】
      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1.肌肉
      本病累及横纹肌,以肢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萎缩。多数患者无远端肌受累。
      (1)肌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受累肌肉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肩带肌及上肢近端肌无力:上肢不能平举、上举、不能梳头、穿衣;骨盆带肌及大腿肌无力:抬腿不能或困难;不能上车、上楼、坐下或下蹲后起立困难;颈屈肌受累:平卧抬头困难,头常呈后仰;喉部肌肉无力造成发音困难,声哑等;咽、食管上端横纹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发生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管下段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可引起反酸、食道炎、咽下困难、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等,这些症状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消化道受累相似;胸腔肌和膈肌受累出现呼吸表浅、呼吸困难,并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肌无力程度的判断如下: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抗地心吸引力);
4级:能抗阻力;
5级:正常肌力。
      (2)肌痛       在疾病早期可有肌肉肿胀,约25%的患者出现近端肌肉疼痛或压痛。
2.皮肤
      DM除有肌肉症状外还有皮肤损害,多为微暗的红斑,皮损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或有鳞屑。皮损常可完全消退,但亦可残留带褐色的色素沉着、萎缩、疤痕或白斑。皮肤钙化也可发生,特别在儿童中出现。普遍性钙质沉着尤其见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皮肤病变往往是皮肌炎患者首先注意到的症状。
      (1)向阳性紫红斑: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见于60%~80%DM患者,它是DM的特异性体征。
      (2)Gottron征:此征由Gottron首先描述。被认为是DM的特异性皮疹。皮疹位于关节伸面,多见于肘、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处,也可出现在膝与内踝皮肤,表现为伴有鳞屑的红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
      (3)暴露部位皮疹:颈前、上胸部(“V”区),颈后背上部(披肩状),在前额、颊部、耳前、上臂伸面和背部等可出现弥漫性红疹,久后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或减退。
      (4)技工手:部分患者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屑,如同技术工人的手相似,故称 “技工”手。这尤其在抗Jo-1抗体阳性的PM/DM患者中多见。
      (5)其他一些皮肤病变虽非特有,但亦时而出现,包括:指甲两侧呈暗紫色充血皮疹,指端溃疡、坏死,甲缘梗塞灶,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多形性红斑等。慢性患者有时出现多发角化性小丘疹,斑点状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轻度皮肤萎缩和色素脱失,称为血管萎缩性异色病性DM。
皮损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可不平行,少数患者皮疹出现在肌无力之前。约7%患者有典型皮疹,始终没有肌无力、肌病、肌酶谱正常,称为“无肌病的皮肌炎”。
3 .关节
      关节痛和关节炎见于约15%的患者,为非对称性,常波及手指关节,由于手的肌肉萎缩可引起手指屈曲畸形,但X线相无骨关节破坏。
4.消化道           
      10%~30%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为食道上部及咽部肌肉受累所致,造成胃返流性食管炎。X线检查吞钡造影可见食道梨状窝钡剂潴留,甚至胃的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
5.肺
      约30%患者有肺间质改变。急性间质性肺炎、急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发绀、可闻及肺部细湿罗音,X线检查在急性期可见毛玻璃状、颗粒状、结节状及网状阴影。在晚期X线检查可见蜂窝状或轮状阴影,表现为弥漫性肺纤维化。部分患者为慢性过程,临床表现隐匿,缓慢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少数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其病理基础为肺小动脉壁增厚和管腔狭窄。肺功能测定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肺纤维化发展迅速是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6.心脏
      仅1/3患者病程中有心肌受累,心肌内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变性,局灶性坏死,心室肥厚,出现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亦可出现心包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约30%出现异常,其中以ST段和T波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心传导阻滞、心房纤颤、期前收缩、少到中量的心包积液。
7. 肾脏
      肾脏病变很少见,极少数爆发性起病者,因横纹肌溶解,可出现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PM/DM患者可有局灶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但大多数患者肾功能正常。
8. 钙质沉着
      多见于慢性皮肌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沿深筋膜钙化多见,钙化使局部软组织出现发木或发硬的浸润感,严重者影响该肢体的活动。钙质在软组织内沉积,X线示钙化点或钙化块。若钙质沉积在皮下,则在沉着处溃烂可有石灰样物流出,并可继发感染。
9.与恶性肿瘤
      约有1/4的患者,特别是>50岁以上患者,可发生恶性肿瘤。DM发生肿瘤的多于PM,肌炎可先于恶性肿瘤2年左右,或同时或后于肿瘤出现。所患肿瘤多为实体瘤如:肺癌、胃癌、乳腺癌、鼻咽癌等,也可出现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等。肿瘤切除后肌炎症状可改善。
10.与其它结缔组织病
      约20%患者可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结节性多动脉炎等,PM和DM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并存,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称为重叠综合症。少数患者和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炎性肠病和白塞病相重叠。
11. 儿童PM/DM
      儿童DM多于PM,约为10倍~20倍,起病急,肌肉水肿、疼痛明显、视网膜血管炎,并常伴有胃肠出血、粘膜坏死,出现呕血或黑便,甚至穿孔而需外科手术。疾病后期,皮下、肌肉钙质沉着,肌萎缩。
12.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起病隐匿,病变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外,尚可累及远端肌群。与PM不同的是肌无力和肌萎缩对称性差,指屈肌和足下垂常见,肌痛和肌肉压痛罕见。肌酶正常,对激素治疗反应差。病理特点为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查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显示胞浆和胞核内有小管状的丝状体。
 
【诊断要点】
1.症状、体征
      ( 1 )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以及颈肌、咽肌、呼吸肌无力,逐渐加重,可伴肌痛。
      ( 2 )  典型的皮疹。一些患者在发病初皮疹仅出现在眼内眦及鼻梁两侧,或有典型皮疹而无肌无力者应引起注意。
      ( 3 )  PM/DM患者发热并不少见,特别是并发肺部损害者。
2.辅助检查
      ( 1 )  血清肌酶:绝大多数患者在病程某一阶段可出现肌酶活性增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血清指标之一。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碳酸酐酶III等,其中以CK最敏感。CK有3种同功酶:CK~MM (大部分来源于骨骼肌、小部来自心肌);CK~MB(主要来源心肌,极少来源骨骼肌);CK~BB(主要来源脑和平滑肌)。其中CK~MM活性占CK总活性的95% ~98%。PM/DM主要以CK~MM的改变为主。碳酸酐酶III为唯一存在于骨骼肌的同功酶,骨骼肌病变时升高。但未作为常规检测。其他肌酶同时来源于其他组织器官对PM和DM的诊断帮助不如 CK。肌酶活性的增高表明肌肉有新近损伤,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因此肌酶的高低与肌炎的病情变化呈平行关系。可作为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的评价指标。肌酶的升高常早于临床表现数周,晚期肌萎缩肌酶不再释放,肌酶可正常。在一些慢性肌炎和广泛肌肉萎缩的患者,即使处于活动期,其肌酶水平也可正常。
      (2) 肌红蛋白测定
 肌红蛋白仅存于心肌与骨骼肌,当肌肉出现损伤、炎症、剧烈运动时肌红蛋白均可升高。多数肌炎患者的血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且与病情呈平行关系,有时先于CK升高。
      (3) 自身抗体
①抗核抗体(ANA):PM/DM中ANA阳性率为20%~30%,对肌炎诊断不具特异性。
②抗Jo~1抗体:是诊断PM/DM的标记性抗体,阳性率为25%,在合并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中其阳性率可达60%。抗Jo~1阳性的PM/DM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肌无力、发热、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征和“技工手”。
      (4) 肌电图
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肌电图异常,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即在肌肉松弛时出现纤颤波、正锐波、插入激惹及高频放电;在肌肉轻微收缩时出现短时限低电压多相运动电位;最大收缩时出现干扰相。
      (5)肌活检
取受损肢体近端肌肉如三角肌、股四头肌及有压痛和中等无力的肌肉送检为好,应避免肌电图插入处取材。因肌炎常呈灶性分布,必要时需多部位取材,提高阳性结果。
肌肉病理改变:①肌纤维间质、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他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②肌纤维破坏变性、坏死、萎缩,肌横纹不清,③肌束间有纤维化,肌细胞可有再生,再生肌纤维嗜碱性,核大呈空泡,核仁明显。④血管内膜增生。皮肤病理改变无特异性。
3.PM和DM的诊断标准
      Bohan 和Peter (1975)提出的诊断标准: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
      (2)血清酶谱升高,特别是CK升高;
      (3)肌电图异常;
      (4)肌活检异常;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具备上述(1)、(2)、(3)、(4)者可确诊PM,具备上述(1)~(4)项中的三项可能为PM,只具备二项为疑诊PM。具备第(5)条,再加三项或四项可确诊为DM;第(5)条,加上二项可能为DM,第(5)条,加上一项为可疑DM。
 
【鉴别诊断】
      对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不典型病例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例如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风湿性多肌痛等疾病鉴别。
      1.运动神经源病: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进行性肌萎缩,无肌痛,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
      2.重症肌无力:为全身弥漫性肌无力,在进行性持久或反复运动后肌力明显下降,血清肌酶、肌活检正常,血清抗乙酰胆硷受体(AchR)抗体阳性,新斯的明试验有助诊断。
      3.肌营养不良症: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无肌压痛,有遗传家族史。
      4.风湿性多肌痛:发病年龄常大于50岁,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近端肌群疼痛、乏力及僵硬,血沉通常在50mm/h以上,肌酶、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正常,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
      5.感染性肌病:肌病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相关,表现为感染后出现肌痛、肌无力。
      6.内分泌异常所致肌病: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周期性瘫痪,以双下肢乏力多见,为对称性,伴肌痛,活动后加重,发作时出现低血钾,补钾后肌肉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肌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常见为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的肌肉,肌肉收缩后弛缓延长,握拳后放松缓慢。
      7.代谢性肌病:PM应与线粒体病、嘌呤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等肌病相鉴别。
      8.其他:应与药物所致肌病鉴别,如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所致肌病,长期使用青霉胺引起的重症肌无力;乙醇、氯喹(羟氯喹)、可卡因、秋水仙碱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肌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并适当进行肢体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症状控制后适当锻炼。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避免感染。
2.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首选药物,通常剂量为泼尼松1.5~2mg/kg/d,晨起一次口服,重症者可分次口服,大多数患者于治疗后6~12周内肌酶下降,接近正常。待肌力明显恢复,肌酶趋于正常则开始减量,减量应缓慢(一般1年左右),减至维持量5~10mg/d后继续用药2年以上,在减量过程中如病情反复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对病情发展迅速或有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者,可用甲基泼尼松龙0.5~1g/d静脉冲击治疗,连用3天,改为60mg/d口服,再根据症状及肌酶水平逐渐减量。应该指出:在服用激素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感染情况,必要时加用抗感染药物。
      (2)免疫抑制剂:对病情反复及重症患者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用量,及时避免不良反应。
①甲氨蝶呤(MTX):常用剂量量为10~15mg/周,口服或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若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酌情加量(30mg/周),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数月或数年。临床经验表明有的患者为控制该病持续小剂量服用MTX五年以上,并未出现不良反应。MTX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酶增高、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口腔炎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②硫唑嘌呤(AZA):常用剂量为2~3mg/kg/d口服,初始剂量可从50mg/d开始,逐渐增加至150mg/d,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50mg/d。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肝酶增高等。用药开始时需每1~2周查血常规一次,以后每1~3月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一次。
③环磷酰胺(CYC):对MTX不能耐受或不满意者可用CYC50~100mg/d口服,对重症者,可0.8~1g加生理盐水200ml,静脉冲击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血细胞减少、出血性膀胱炎、卵巢毒性、诱发恶性肿瘤等。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3.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肌炎症状可自然缓解。
 
【预后】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本病可获得满意的长时间缓解,可同正常人一样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成人患者可死于严重的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或反复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对并发心、肺病变者,病情往往严重,且治疗效果差。儿童患者通常死于肠道血管炎和感染。合并恶性肿瘤的肌炎患者,其预后一般取决于恶性肿瘤的预后。
医院地图
 
返回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专家团队 | 特色疗法 | 典型病例 | 克痹康 | 科研报告
Copyright © 2024 西安630风湿病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陕ICP备06001712号 技术支持/名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