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风湿病专科医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患者心声
网站首页 | 医院概况 | 专家团队 | 特色疗法 | 典型病例 | 治疗对照 | 克痹康 | 科研报告 | 有问必答 | 养生与保健 | 就医指南 | 张克洲园地
快速导航 类风湿性关节炎 | 强直性脊柱炎 | 骨关节炎 | 风湿寒性关节痛 | 幼年类风湿 | 痛风性关节炎 | 肌炎皮肌炎 | 硬皮病 | 纤维肌痛综合症 | 骨质疏松症 | 产后风湿 | 混合结缔组织病 | 银屑病性关节炎 | 反应性关节炎 | 白塞氏病 | 无菌性骨坏死 | 系统性红斑狼疮 更多...
 
 热门搜索:克痹康 风寒宁 效果 对照 特色治疗
风湿病诊疗中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骨关节炎
     风湿寒性关节痛
     幼年类风湿
     痛风性关节炎
     肌炎皮肌炎
     硬皮病
     纤维肌痛综合症
     骨质疏松症
     产后风湿
     混合结缔组织病
     银屑病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白塞氏病
     无菌性骨坏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相关知识
概念 | 种类 | 病因 | 症状 | 治疗 | 相关知识 | 典型病例
类风湿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11-10-03 | 浏览:2941次关闭此页

1、风湿病是什么?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病主要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组疾病,不论其发病原因是感染性的(如莱姆病、淋球菌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性的(如痛风、嘉兴痛风等)、内分泌性的(如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退行性的(如骨性关节炎等)、地理环境性的(如大骨节病、氟中毒等)、遗传性的(如黏多糖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肿瘤性的(如骨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等等。风湿病可以是全身性或系统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可以是器质性,也可以是精神性的或功能性的。按美国风湿病学会1993年对风湿性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风湿病共分十大类,具体包括100多种疾病。由此可见,风湿病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疾病的总称。 
 

2、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吗?

    所谓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祖辈的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人类的生殖过程中一代传给一代,这一过程叫做遗传,这类疾病叫做遗传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并不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异质,即“DNA”的改变所致,因此不能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遗传性疾病。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完全有遗传因素决定,那么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一致率应为100%,而实际上只有30%,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遗传倾向,但不是遗传病,遗传不是发病的唯一因素,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怎么引起的?

    迄今为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可能是一种受抗原驱动的:“激发-链锁反应”的过程,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和病情迁延的中心环节,而内分泌、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则增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可能通过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携带某种基因的易感个体患病。
     遗传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系调查及孪生子患病率的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具有轻微的家族聚集趋向和孪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血缘关系者的患病率为无血缘关系者的3-6倍,单卵双生子患病一致率(即同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几率)为30%,双卵双生子患病一致率为5%,而普通人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仅为0.3%-1.5%,提示遗传因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
     内分泌因素:临床研究证实,绝经前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及老年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妊娠后大多数病情明显好转,而分娩后1-3个月常有病情加重。临床上不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分娩后3个月内开始发病,提示性激素水平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有关,并且由于性激素的作用,男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也有所不同。
     其他因素:寒冷、潮湿、疲劳、外伤、吸烟及精神刺激均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4、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它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可以侵犯四肢多个大、小关节,也可累及颈椎和颞颌关节,其中以手指、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常见,多呈双侧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困难及发僵,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和强直、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是一种自残率较高的疾病。少数患者发病后有自发缓解的趋势;多数患者病情反复,时轻时重;另有小部分患者病情呈持续加剧,罕有静止。部分患者除了关节病变以外,关节以外的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也可能被侵犯,可出现发热、贫血、皮下类风湿结节、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肺纤维化、神经炎、眼病变、脾大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所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5、类风湿病人会出现贫血吗?

    贫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表现,发生率为16%-65%,是关节外表现的最常见症状。贫血的程度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发贫血的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铁分布异常有关(铁是制造红细胞必需的原料)。此外,这类病人长期服用抗风湿药,可能影响食欲,使饮食中的营养成分摄入减少,甚至少数患者并发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致使失血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血和贫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在疾病活动时出现贫血,大多数程度较轻,患者往往无自觉不适,多数是通过化验检查才发现的。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属慢性贫血,一般为轻至重度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严重贫血者少见,一旦发生,应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发贫血的治疗在于控制基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类风湿性病变缓解后贫血也改善。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贫血往往不太严重,而且不会进行性加重,极少需要输血。患者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反应不好。除非有证据表明是缺铁性贫血,一般不主张补充铁剂,因为大剂量铁剂可使关节炎的症状加重。


6、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残废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病程进展,病情持续、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以及关节周围支持性肌肉的萎缩,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据美国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的资料显示,1984-1986年调查发现只有17%的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所有患者活动至少降低18%,有13%的患者不能从事日常生活活动;1990年调查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患病10年后50%轻度残废,患病17年后80%中度残废。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致残,而且还能使患者平均寿命缩短。因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正规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不等于就丧失了生活和工作能力。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不是不治之症,患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及其他辅助治疗,可使病情改善或缓解,使关节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还可以从事各种活动。没有重要脏器受累的病人,一般也不会影响寿命。即使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诊断或治疗的延误,病情已属晚期,药物治疗已难以发挥作用,但经过适当的外科治疗,也可矫正畸形,改善关节的功能,满足其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7、“类风湿手”可出现哪些畸形?

    关节炎患者最先受累的部位,也是晚期产生特征性畸形的部位。这些特征性改变容易识别,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依据。
“类风湿手”常见的畸形有:
1) 钮扣花畸形: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固定于屈曲位,远端指间关节过伸。原因是近端指间关节滑膜的肉芽组织侵蚀破坏背侧关节囊和伸肌腱的中央部分,以致关节外侧的骨间肌移位,由背侧向掌侧滑脱,最后滑至该关节运动轴的屈侧,并不断收缩致近端指间关节屈曲。
2) “天鹅颈”畸形: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从侧面看手指畸形的形态很象天鹅的颈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骨间肌及其肌腱的挛缩、张力增高致近端指间关节过伸。
3)  峰谷畸形:因掌指关节背侧明显肿胀及背侧骨间肌萎缩,病人握拳时,掌指关节背侧如山峰样隆起,相邻指蹼间的软组织则下陷入山谷,称为峰谷畸形,多见于病变活跃的掌指关节。
4) 尺偏畸形:常见于关节病变的晚期,部位在掌指关节,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远端均以掌指关节为轴心,向尺侧偏斜。其原因可能是尺侧伸腕肌的萎缩及伸指肌腱尺侧移位,致使近端腕骨尺侧偏移及远端诸腕骨桡侧移位,而手指则在尺侧移位的伸指肌腱作用下向尺侧偏向。
5) “望远镜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最严重的一种畸形为吸收性关节病,其发病是由于指间关节软骨及骨质的广泛破坏和吸收而致。由于指骨吸收,以致手指明显缩短,手指皮肤在关节处有明显的过多的皮肤皱褶,指骨可“嵌入”软组织内或被拉出,像望远镜一样缩短或拉长,因此称为“望远镜手”。


8、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特点?

1)以多关节(指五个以上关节)疼痛或肿胀多见。
2)以手和足的小关节,如掌指关节(跖趾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趾间)关节以及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多见。
3)对称性关节病变,即四肢两侧关节均受累。
4)伴有晨僵,即晨起关节有僵硬感,常持续达30分钟以上。
5)病变早期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和肿胀,晚期为关节畸形、强直和功能丧失。
 
9、如何减轻或预防晨僵?    

    前面已经提到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表现之一,随病情好转、病情活动的控制,晨僵现象可以减轻,因此患者不必过分担心,要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减轻晨僵症状,首先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前一天晚餐后服用或睡前服用,可明显缓解半夜或第二天早晨出现的晨僵现象。具体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法会在后面述及,另外做好以下动作可以帮助消除晨僵:
1)握拳:每天清晨起床之前,在床上进行握拳动作,速度不宜过快,但握时应用力握紧,每天做50-100次。
2)分开手指:起床之前做此动作,和握拳交替练习,每天做50-100次。
3)双手温水浴:起床后可将双手浸泡温水20分钟,水温保持在50℃左右。
4)腕关节屈伸练习:起床后活动腕关节,一般次数不应过多,30次左右即可。

10、 类风湿性结节是怎么回事?    

    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重要的关节外病变之一,见于20%-25%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一个或数个,位于皮下,常附着于骨膜上,不易活动,多见于关节隆起部位及受摩擦较多的部位,如肘部伸侧、跟腱、头皮、坐骨结节或关节周围,少见部位有耳和鼻梁。结节一般无疼痛或触痛。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组织,称为深部结节,尤其是容易发生在胸膜和心包膜的表面及心脏或肺的实质组织,另外也可见于巩膜或脑膜等处。
       类风湿结节病理特点表现为中心部位纤维素样坏死组织,周围是呈栅栏状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外层有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类风湿结节的形成原因包括由摩擦或微小创伤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积以及炎症介质释放,最终形成以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为主的结节。
       类风湿结节多见于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多伴发活动性关节炎及其他关节外病变,因此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随着治疗后病情控制或缓解,结节可软化、缩小乃至消失,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病情缓解的指标之一。

 11、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出现哪些足的畸形?    

     约1/3以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双足症状,如表现为穿鞋困难,不能大步行走,趾骨头向下半脱位,出现翘趾畸形,拇趾外翻和拇趾滑膜囊肿及胼胝形成,跖趾关节半脱位,近端指间关节向足背突出,远端指间关节弯曲呈锤状趾以及由于局部组织易发生坏死。跖筋膜炎的出现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足痛的主要原因。足跟外翻畸形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后部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12、为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阴雨天时症状加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气候、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病人对气候变化很敏感,当天气变化、阴天、下雨天或刚转阴天以及寒冷、潮湿、受冻时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加重,故人们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为“气象台”。其原因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及其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功能不全,血管收缩和舒张缓慢且不充分,皮肤温度升高迟缓,对气候不能适应。潮湿天气时湿度增高,使关节神经的敏感性增加,加上寒冷时血流速度减慢,滞留在关节局部的血液和滑液中纤维蛋白质增多,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及球蛋白凝聚,使滑液粘度增高,加大了关节活动时的阻力,关节疼痛加重。另外,气温降低使关节间隙液体不能流向血液和周围组织,积聚在关节腔中,导致细胞内容升高,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13、类风湿性关节炎会侵犯哪些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基础是关节滑膜的持续炎症性增殖。因为所有可动关节均有滑膜衬里,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可动关节,中轴骨关节由于没有滑膜衬里,所以通常不受侵犯。滑膜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关节受累的情况都有影响。一般来说,活动度大、内部稳定性较小的关节,比活动度小、稳定性较大的关节更容易发生滑膜炎。另外,经常活动的关节发生滑膜炎的机会也较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发关节的部位及数目因人而异,以手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跖趾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肘关节。随病情进展,受累关节数目往往增多。


14、什么是晨僵  

     晨僵是指患者清晨清醒后病变关节或附近肌肉出现的发僵和发紧感,手握拳不紧,难以完成扣衣扣等动作,这种感觉在活动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可以明显改善。另外,患者还可出现翻身及下床活动不灵、步行困难等症状,需要经过肢体缓慢活动后这种发僵感才能得到明显减轻。
    晨僵时间的计算,应以患者清晨醒后出现僵硬感的时间为起点,至患者患者僵硬感明显减轻的时间为止,这一段时间称为晨僵持续时间,以分钟计算。
晨僵是许多关节炎乃至风湿性多肌痛的表现之一,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持续1小时以上甚至持续至下午。持续1小时以上的晨僵被认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诊断意义,同时也提示病变的活动性,晨僵持续时间越长,病变活动越明显。病情好转时,晨僵时间缩短,甚至完全消失。因此,晨僵常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之一,患者本人也应该学会配合医生观察这项指标。

 

医院地图
 
返回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专家团队 | 特色疗法 | 典型病例 | 克痹康 | 科研报告
Copyright © 2024 西安630风湿病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陕ICP备06001712号 技术支持/名远科技